一樣都是從芝麻壓榨而來的油,芳療用的「基底油」和炒菜用的「料理油」,到底差在哪裡?
你是不是也曾想過:「我能用炒菜的植物油稀釋精油,按摩在肌膚上嗎?」
今天就用芳療師的專業,帶你一探兩者的真面目👇
芳療基底油:精油的黃金搭檔

芳療界使用的基底油,多為冷壓初榨的植物油,萃取過程不經高溫與化學處理,能保留完整的油脂結構與活性成分。
特性是——不耐高溫、怕見光、容易氧化,但正因如此,它們擁有更多對肌膚有益的天然營養。
其中還含有一群被稱為「脂肪伴隨物」的微量成分,如:
- 類黃酮素
- 胡蘿蔔素
- 維生素E
- 卵磷脂
- 各種礦物質
這些小小分子可不是打醬油的——它們能協助不飽和脂肪酸發揮作用,幫助:
- 促進新陳代謝
- 對抗自由基、減緩老化
- 修復皮膚與黏膜
- 降低膽固醇
料理植物油:餐桌上的耐熱高手

料理用的植物油,雖然有時來自同樣的植物,但因為要面對高溫烹調,必須穩定耐熱,所以多半經過高溫精煉與脫雜質處理。
這樣雖能延長保存期限、不易氧化,但也會在過程中流失許多適合肌膚的營養物質。
以大豆油為例,萃取溫度可高達 200°C 以上,雖然能高效榨油,卻讓維生素、胡蘿蔔素等護膚元素付之一炬。
此外,料理油質地往往較厚重,塗抹在皮膚上不易吸收,反而可能造成毛孔堵塞。
一張表看懂差異
項目 | 芳療基底油 | 料理植物油 |
---|---|---|
萃取方式 | 冷壓、低溫初榨 | 高溫壓榨、精煉 |
耐熱性 | 怕高溫、不耐熱 | 耐高溫,適合烹調 |
營養保留 | 高(含脂肪伴隨物) | 低(多數營養被破壞) |
用途 | 稀釋精油、按摩、護膚 | 烹調、調味 |
觸感 | 輕盈、易吸收 | 厚重、油膩 |
保存方式 | 深色瓶避光、低溫保存 | 室溫避光即可 |
用對油,事半功倍
同樣是「芝麻出身」,基底油與料理油就像是溫柔護膚師與火力廚神,各有專長、互不干擾。
把油用在對的地方,才能讓精油發揮療癒力,也讓餐桌更美味。